─作者老師
經文
曼殊室利!彼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,本行菩薩道時,發十二大願,令諸有情,所求皆得。」
白話
曼殊室利!那位世尊、藥師琉璃光如來,從前修菩薩道時,在因地發了十二個大願,要使所有的眾生,所求的都能得到。」
重點提示
一個人最初始發起成佛的願心,這初發心,就是菩提心。
學佛,是因為要覺悟、要追求法樂,所以首先要歸依三寶,接著發菩提心。願盡未來際,上求佛道,下化眾生,能夠自利利他,然後進入菩薩的修學歷程,實行菩薩道。
發菩提心,要信、要願,對於成佛度眾生,要有信心,要發大願。見到世間的惡劣不淨,見到眾生的苦切煩惱,要深信有究竟圓滿的佛果可證,修證成佛,才能淨化世間,救拔眾生。
菩提心是以大悲及般若的幫助而成就,所以經論說:「大悲為根本」、「大悲為上首」、「菩薩但從大悲生,不從餘善生」。
菩提心的根本是悲心,而悲心的大用是拔苦,菩薩道的特色,就是救拔眾生的苦難。
《華嚴經》中的善財童子,具有深切的大乘信願,發心成佛度眾生。所以在參訪善知識的過程中,總是說我已發菩提心,不知道應怎樣修菩薩行。
善財童子參訪五十三位善知識,從道德、思想、技藝上獲得了捨己為人的堅定思想,以造福人間、利益眾生為目標。
《華嚴經》說,由發菩提心而生出無邊福、智功德,此功德與諸佛菩薩皆同。為甚麼?由菩提心,得出生一切菩薩行,菩薩行成就了,便得成菩提果德。
《勝鬘經》的內容,以「願」表現菩提心的意涵,以「六波羅蜜」表現菩薩行,最終以得到「一乘」表現佛果。
所以,菩薩行終究以利他為主要,修集一切福德和智慧,也是由於慈悲的導向。等到福德、智慧的資糧具足,悲與慧平等,才能以智而證得平等法性。
菩薩道的進修過程就是這樣,發心,修行,證得。到圓滿時,究竟證得無上菩提。
《華嚴經》又說,十地菩薩的分證次第,就是菩提心寶一分一分的明淨和圓滿,達到究竟圓滿,就證得了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,也就是究竟成佛。
發心、發願、修菩薩道乃至成佛,藥師佛如此,十方一切諸佛皆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