─作者蔡(⺡禾)晴|老師
經文
「第五大願:願我來世得菩提時,若有無量無邊有情,於我法中修行梵行,一切皆令得不缺戒,具三聚戒。設有毀犯,聞我名已,還得清淨,不墮惡趣。」
白話
「第五大願:願我未來世得到無上正等正覺的時候,如有無量無邊的有情眾生,在我的藥師法門中,修清淨行的,都要使他們所持的戒律得到具足,亦即具有大乘菩薩戒的攝律儀戒、攝善法戒、攝眾生戒,無所缺漏。如果有毀犯戒律的,只要聽到我的名號之後,便可以恢復清淨,不會墮落到惡道裡去。」
重點提示
第五大願是因戒而發。藥師如來說,願我以後成佛的時候,如果有無量無邊的眾生,在我的法門中修持梵行,「我法」,是指藥師如來的法門,在藥師法門中修「梵行」,把自己的行為變成清淨行。
梵是印度話,翻譯為淨,可分為:
1.廣泛指一切清淨行,不受五欲所染。
2.特殊意義則專指出家的不淫戒,斷絕男女間的關係,才是真正梵行。
3.佛所制定的戒行,不論在家、出家、小乘、大乘之戒行,都為梵行。
清淨莊嚴之行就是梵行,隨時修一切清淨梵行,就是修藥師如來的法門。「一切皆令得不缺戒,具三聚戒」,戒,能夠防非止惡,使人身心清淨。《華嚴經》說:「菩薩護持淨戒,於色聲香味觸,心無染著,亦為眾生如是宣說」,心無染著就是護持淨戒,所以持戒就是「修行梵行」。
《大智度論》說:「凡夫持戒至於佛地,如渡海浮囊,中盛空氣,無少缺漏,方渡彼岸。」比喻受戒如同乘坐一個充滿空氣的囊袋渡海到彼岸,這個充飽空氣的囊袋不能有一點點的缺漏,若有一點點的破洞,水就會灌進來而沉沒下去,無法到達彼岸。守戒的意思就是使身心充實圓滿,沒有缺漏,以保護自己的色身。
在藥師法門持戒、修行梵行,一切皆令得不缺戒,不缺戒就是要具備三聚淨戒。
1.攝律儀戒:遵守佛陀制定的各種戒律,能斷一切惡,是諸佛三德的斷德因,也是修成法身之因。
2.攝善法戒:修習一切善,以一切善法為戒,是諸佛三德的智德因,也是修成報身之因。
3.饒益有情戒:平等攝受、利益一切眾生,以利生為主要,是諸佛三德的恩德因,也是修成應身之因。
藥師如來願修行其法門的眾生,如念藥師如來名號、念藥師經典、念藥師咒語、禮拜及供養藥師如來、乃至參加過藥師法會的,一切皆令得到圓滿具足的不缺戒。不只是圓滿具足比丘戒、比丘尼戒,還可以具足菩薩的三聚戒。
如果不行梵行,身口意三業因一時迷昧,便容易向惡的地方發展,甚至氾濫,這樣不單使戒行有所缺漏,產生缺戒,並會墮入惡道。若不慎被境界所轉,為惡造業,毀犯了禁戒,該怎麼辦呢?懺悔!佛法中有懺悔法門,給破戒者有機會改過自新!此一大願即是藥師如來的慈悲與方便。
犯了錯誤,必須一心一意持藥師琉璃光如來聖號,痛切的真誠懺悔,直到內心真正清淨,就是梵行成就,「還得清淨」的時候了。由於懺悔而戒垢清淨,你的心光自然與藥師佛光相接而感應,得到了藥師佛本誓願力的加持,就不致因毀犯禁戒之罪,而墮惡趣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