─作者蔡(⺡禾)晴|老師
1、供養佛寶 流傳經寶
經文
「復次,曼殊室利!若有淨信男子、女人,得聞藥師琉璃光如來、應、正等覺所有名號,聞已誦持。晨嚼齒木,澡漱清淨,以諸香華、燒香、塗香、作眾伎樂,供養形像。於此經典,若自書,若教人書,一心受持,聽聞其義。於彼法師,應修供養,一切所有資身之具,悉皆施與,勿令乏少。如是便蒙諸佛護念,所求願滿,乃至菩提。」
白話
「再者,曼殊室利!如果懷有清淨信心的善男子、善女人,聽到了藥師琉璃光如來、應、正等覺這十種名號,聽了就能夠稱誦受持。清晨刷牙漱口、洗澡清淨後,用種種的香花、燒香、塗香、作種種的音樂,供養藥師琉璃光如來的形像。
對於這部《藥師經》,或者自己抄寫,或者請他人抄寫,一心讀誦、聽受、記持,聽聞其中的深義,做到思惟善解、通達經典道理。對於宏揚藥師如來法門的法師,應該廣為供養,一切所需的生活資具,包括衣、食、住、行等東西,都要盡全力供給,絶不令說法的經師有所缺乏。若能做到這樣,就可以蒙十方諸佛的護念保佑,一切願望皆得以滿足,乃至證得無上正等正覺。」
重點提示
這段經文談到修法,很完整的修法。持誦佛名,是藥師法門最主要的修法,所以持名念佛,念藥師琉璃光如來是非常有感應的。持誦佛號這種修法,它有一個整體性,不是單一的,佛在這裡就告訴我們要如何修藥師法。
「若有淨信男子、女人」,這裡「淨信」的定義是什麼呢?信實有、信有德、信有能。
信實有:對於佛陀所說的世間法、出世間法的實際道理、因果關係,深信不疑。
信有德:深信三寶的清淨功德,能救濟眾生,令人離苦得樂。
信有能:深信一切善法有其勢力,努力修行,一定能成聖道得樂果。
具備這三個條件,依真實事理、依三寶功德、依本具功能而生起的信心,才能稱作是「淨信」。
所以淨信就是發菩提心求佛道,是順著正道求的,這個求不能跟世間法的求相比較,淨信是純粹的清凈心。把你的心變成成佛的心,還給自己清淨的佛性,這就叫凈信。
淨信的男子女人,是能聞藥師佛名、能持藥師佛名、能供養藥師佛的人。這些人聽到藥師琉璃光如來名號,聞已誦持,以佛所說的儀軌恭敬供養藥師佛。
下面就是整套完整的修持法。
「得聞藥師琉璃光如來、應、正等覺所有名號,聞已誦持」,聽聞了藥師琉璃光如來的十個名號,每天念誦藥師佛的名號和咒語。「晨嚼齒木,澡漱清淨」,在古代,修法的時候是非常正規的,早晨起來,嚼著齒木來清理口腔。佛陀時代沒有牙刷牙膏,當時是用楊柳樹的樹枝,放在口中咀嚼,就是刷牙漱口。漱口之後還要洗澡,然後「以諸香花、燒香、塗香、作眾伎樂,供養形像」,用種種的香花,及燒香、塗香,塗香是用種種好香,塗在自己身上手上,或將衣服薰香,也可以把香灑在佛像之前,地上牆上都行,或者放在佛前供養;以及用種種樂器敲打念唱,做種種歌舞來供養藥師如來。
「於此經典,若自書,若教人書」,這是為了供養法身而流通經典。古代印刷不發達,以書寫方式流通經典,現在印刷方便,可以請印刷廠大量印刷。「一心受持,聽聞其義」,一心一意恭敬受持,研究藥師經的道理,如法修行。
「於彼法師,應修供養,一切所有資身之具,悉皆施與,勿令乏少」,同時,也應該供養演說此經的法師。一般人對於經典能夠受持讀誦、思惟其義,都是由於法師或說法者引導的關係,所以法師或說法者對眾生的恩德甚深,應該布施供養。我們得以了知藥師佛的殊勝功德,而發心受持,全是因為法師或說法者演說之力,所以要盡全力供養,生活所需皆令其滿足,用身命供養也在所不惜,才是真正求法的精神。
「如是便蒙諸佛護念,所求願滿,乃至菩提」,對佛、對法、對僧,都這麼虔誠恭敬,而且淨信,一定得法,一定蒙諸佛護念。求世間福、出世間樂,必得滿願;求佛果功德,也必定成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