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佛陀介紹藥師琉璃光如來《二》.認識藥師經

─作者蔡老師老師

經文

爾時,曼殊室利法王子,承佛威神,從座而起,偏袒一肩,右膝著地,向薄伽梵,曲躬合掌。白言:「世尊!惟願演說如是相類諸佛名號,及本大願殊勝功德,令諸聞者業障消除,為欲利樂像法轉時諸有情故。」

 

白話

這時候,曼殊室利法王子,承受佛的威神力,從座位上站起來,袒露右邊的肩膀,右膝脆地,向世尊彎身合掌行禮,説道:「願世尊説一說像這樣子的諸佛名號,還有祂的根本大願之功德,令聽聞佛名的人,都能消除業障,也為了利樂未來像法時期的一切眾生之故。」

 

重點提示

舊稱文殊師利,新稱曼殊室利,以智慧著稱,與普賢菩薩並為釋迦牟尼佛的兩大脅侍。曼殊室利在所有菩薩中,是輔佐釋尊弘法的上首,因此也被稱為法王子。

在所有大菩薩中,文殊菩薩是四大菩薩中「大智」的代表,而且,過去祂曾為七佛之師。其智慧銳利,為三世諸佛成道之母,所以有「三世覺母妙吉祥」的尊號,是佛道中的父母。根據《首楞嚴三昧經》所記載,祂在久遠的過去世早已成佛,號稱「龍種上如來」。

經典裡有很多關於文殊菩薩以智慧開導行者的故事,例如以「仗劍迫佛」,來曉喻那些疑悔不安、不能悟入如幻甚深境界的菩薩;也經常用否定、突兀的語言、行動,來警醒眾生。可以說,文殊菩薩直捷的開示,使人能當下悟入。

文殊菩薩重視第一義諦,其不拘小節的善巧教化,是非常多彩多姿的。著名的善財童子五十三參,也是來自於祂的啟迪才得以成行。後世我國禪宗的風格,與文殊法門有頗多相合的地方。

而,一切眾生都要接受文殊菩薩的教導才能成佛,衪所發的十八大願中的第一大願説道:「祂要勸發眾生的菩提心,教授他們修持六度波羅蜜,乃至於圓滿成佛,然後才印證無上菩提。」所以,一切諸佛之能夠成就佛道,都是由於文殊菩薩勸發教導所致。

「法王子」,是指能夠荷擔如來家業,紹隆佛種的大菩薩,也是佛位的繼承者。佛果是由菩薩因地所行而來,菩薩有種種功德,最重要的就是以智慧為首要。曼殊室利的智慧,於諸菩薩中最為第一,與佛證的大菩提接近,所以經裡處處稱讚衪是法王子。

「承佛威神」,此經所說的,是佛果依正莊嚴,及佛果德回施的教化,沒有法王之佛不足以宣說,沒有法王子曼殊室利不足以啟問。因此要有佛威神加被,由智慧第一,表諸佛之智的文殊方能請問。

「從座而起,偏袒一肩,右膝著地」,文殊師利仰承佛的加持力,從座位上站起來。印度比丘的服裝,平常都是遮覆兩肩,禮佛或請佛說法時,就偏袒右肩,同時右膝著地,這是印度的禮敬形式,一種尊重的禮節。

「向薄伽梵,曲躬合掌」,向佛曲躬,低頭鞠躬,又雙手合掌,表示極為恭敬的禮儀。

文殊師利菩薩對佛說:「惟願演說如是相類諸佛名號,及本大願殊勝功德」,唯一一個願望就是聽佛給我們演說清淨微妙大法,這個清淨微妙大法即是諸佛名號,和祂們的大願,使眾生聽聞後得法樂。

諸佛有共願、有別願,共願是根本願,就是四宏誓願。別願各有差別,每一個佛或菩薩的本願都有差別的殊勝功德,這裡是說藥師佛的大願。

「令諸聞者業障消除」,十方諸佛所成就的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大功德莊嚴妙相,就是名號!能聽見佛的名號和願力,可以使我們的貪瞋癡以及業障,一下子就消除掉,恢復本來的清淨。

但是必須聞而生信,依教奉行,才能業障消除。業障指業力,業力有善有惡,福報太好不能好好修行,惡業太重更難修行,把善惡業的障礙都消除,才能成道。

「為欲利樂像法轉時諸有情故」,這正是文殊菩薩請佛演說諸佛名號及本願功德的主要目的。要離苦得樂,一定得消除業障,消除業障,沒有諸佛本願功德是不可為之的。像法轉時,就是我們現在。像法就是相似於佛法,與正法相似而非正法。佛陀入滅後,還留著佛像、佛經在人世間,叫做像法。轉,活動的意思,依正法的教法運行,即是像法轉時。

諸有情,指一切有感情、有意識的眾生,不光我們人類,可以說九法界眾生都包括在內。

 

 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